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媒体看学校 > 正文

淄博日报讯:培育“三种”精神传承“丝绸”文化

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8-07-30

维多利亚老品牌vic坐落于我国著名的丝绸之乡、“丝绸之路”源头之一的淄博市周村区,前身是1960年创建的山东省丝绸工业学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围绕丝绸做文章,逐步形成了以丝绸文化为主线,以培育源于丝绸一桑一蚕无私奉献精神、一梭一丝时尚工匠精神和一带一路开放创新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精神。以丝绸文化为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校园文化品牌创建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并被列入了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建设计划重点项目。就此,记者近日采访了该院党委书记牛圣银。

:学院的前身是建立于1960年的山东省丝绸工业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先后凝练出了精、细、高的丝绸文化和源于丝绸的卓越、精细、亲和、久远的学院精神。去年在进一步总结凝练的基础上,又提炼出了一蚕一茧一梭一丝一带一路”“六个一的精神。请您谈谈这六个一精神?

:“一蚕一茧指的是无私奉献精神。我们都知道,人们生动地把教师比作春蚕”,是对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给予的高度评价。这也是我们对学院广大教师的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讲求的就是无私奉献。

“一梭一丝”指的是工匠精神。职业教育需要工匠精神的引领,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我们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更需要用工匠精神来引领对学生的培养教育。

“一带一路”指的是开放包容的精神。现代职业教育讲求开放包容、终身学习的理念,也预示着未来的职业教育面向的不再仅仅是普通的学生,将来更多的工人、农民等等都会走进职业院校,参加教育和培训,同时还要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积极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合作办学,开展多层次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各领域急需的一带一路建设者。

:学院自成立以来,结合所处的区域环境、自身的发展历史和专业优势,打造了以丝绸文化为特征的特色主题校园文化,逐步形成了传承丝绸文化,培育无私奉献、时尚工匠、开放创新精神的校园文化品牌。请谈谈你们前期的工作和已经取得的成果?

:以丝绸文化展示为切入点,阵地建设得以加强。20115,学院建成了丝绸特藏资料室,现已收藏丝绸文物2434件、专业书籍425册和梭织器物若干。这些珍贵的特色资源真实反映了丝绸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与学院的历史沿革融为一体。学院每年组织新生参观丝绸特藏资料室,感受丝绸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丝绸文化情感。

以“丝绸”文化课堂为主渠道,素质培育得以强化。突出文化教育的课堂主渠道作用,艺术类专业主要开设了《民间染色工艺与设计》、《绣品设计与制作》等课程;纺织服装类专业则将《纹织工艺与设计》、《织花图案设计》作为必修的基础课程;学院还面向其他专业开设了《丝绸文化》、《纺织文化博览》、《百年服饰》等多门公共选修课和专题讲座,向学生展示了丝绸完整的产业链和悠久的历史,并将丝绸文化与学院历史、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培养了学生丝绸文化素养。

以“丝绸”文化实践为支撑,情感体验得以增强。学院于2010年成立了丝绸文化研究中心,设缂丝、丝绣和纤维艺术3个工作室,主要任务为传授传统技艺、传播丝绸文化和研发丝绸文化创意产品,每学期从在校生中招收学员参与中心各项活动。中心自成立以来,获得外观设计专利2项、承担省级科研课题3,获得鲁绣杯中国大学生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和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览会金奖,荣获第七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设计创意奖,参与了毛主席纪念堂大型绒绣壁画《祖国大地》的制作和监制工作;依托学院创意设计中心成立了丝绸特色技艺大师工作室,聘请了山东省鲁绣非遗传承人卜范增大师、山东省丝绸新产品开发设计大师高凤石先生、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龚建培教授入驻丝绸特色技艺大师工作室,有近30位学生长期从事纺织品纹样的挖掘、传承和设计工作,2014年创意设计中心负责人入选了文化部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库;2016,学院还成立了舜唐中式服饰文化研究院,研究院本着传承中式服式文化,研发新中式服饰的宗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起由专业教师带队的兴趣小组,依据专业教学特点,结合专业授课内容,积极开拓学生的创新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技能。

以“丝绸”文化活动为载体,内化动力得以提升。学院围绕丝绸主题,开展了各类以丝绸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展示和交流活动。每年举办国学达人大赛、职业规划大赛、自强之星我心中的好老师评选、学雷锋青年志愿者等系列活动。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并在保留经典活动的基础上,届届有创新,师生参与度高。学院良好的丝绸文化氛围也吸引了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师生定期到学院艺术印染中心学习丝绸织物扎染技艺。

: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大背景下,学院深入挖掘丝绸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及时代创新精神,寻求传统丝绸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契合点,丝绸精神为核心,计划构建一课程、一平台、一社团、一博馆、一广场、一网站、一节日七个的特色文化育人体系。请您具体谈谈这七个”?

:20185月前,学院出台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挖掘、保护学院百年古桑丝绸史料等资源,充分运用丝绸文化元素,整合资源,多措并举,倾力打造七个的特色文化育人体系。具体如下:

打造“一课程”特色文化育人体系。“美丽蜕变”体验式课程教学实践。20189月起,依托学院每年新生入学教育,开展校史教育,增强学生对学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感受学院厚重的丝绸文化韵味。每年春天,组织学生领养春蚕,在与春蚕一起成长的日子里,通过观察,记录好春蚕的成长经历,体验生命变化的历程,体会生命存在的价值,培养学生甘于奉献、乐于奉献的无私奉献精神;根据学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实施方案》,2018-2019学年开始将《丝绸文化》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纳入美育课程体系,实现学生全覆盖;依托学院丝绸文化研究中心、创意设计中心,利用区域丝绸纺织产业、文化资源,丝绸文化系列校本教材入手,通过3年左右时间,开发《丝路花雨话蚕桑》、《跟我学扎染》、《养蚕织布的故事》等教材,分专业开设选修课,实现选修课的全覆盖

搭建“一平台”,即产学研合作平台,创意丝绸文化产品。与企业、行业联盟,依托学院创意设计中心、丝绸特色技艺大师工作室,成立师生技艺小组,研究丝绸相关文化,传承丝绸文化技艺,创意设计作品,服务区域丝绸相关企业、行业,培育师生时尚创意的工匠精神。

成立“一社团”,即校园文化艺术社团。20183,加快校园文化艺术社团建设形成可行性方案。依托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建设(鲁绣),以创意设计中心为基础,以青州鲁绣抽纱有限公司为校外基地,建设高水平刺绣学生社团,让青年学生在尺寸之间重拾旧日情怀”,感受丝绸传统文化的魅力。

建设“一博馆”,即丝绸文化博物馆。20184,在学院丝绸文化研究中心和丝绸特藏资料室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学院丝绸文化博物馆,展现丝绸悠久、华丽、厚重的历史,为校内校外各界人士了解丝绸文化、传播丝绸文化提供情景环境,进而弘扬丝绸文化精神。

创设“一广场”,即大学生文化广场。20185,以丝绸产业链和一带一路生态链为基础,通过挖掘植桑养蚕、缫丝制衣等丝绸育人元素,设计主题雕塑,建设丝绸文化长廊,赋予大学生文化广场文化内涵,提升环境育人效果。

建立“一网站”,即丝绸文化辐射传统文化教育网站。由丝绸文化研究中心牵头建立以丝绸文化为主线,辐射经典传统文化为辅的教育网站平台。网站主体设计围绕丝绸文化相关活动,包括基本情况、校园特色文化、师生创意作品、丝绸服饰作品展、专家讲座、企业及社会服务等相关图片、视频内容,为外界了解丝绸文化提供资源平台。

开展“一节日”,打造弘扬丝绸文化精神的艺术载体。依托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创新开展含英咀华,诵读经典活动。成立开卷有益读书会,定期组织读书会,为同学们提供读经典,谈感悟的平台。开展丝绸之路故事宣讲活动,通过故事宣讲,让丝绸传统文化深入血脉。

:请您谈谈实现这七个特色文化育人体系的具体保障措施?

: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成立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项目工作小组,组长由学院党委书记担任,成员由组织人事与宣传处、教务科研处、学生工作处、图书馆等责任部门相关人员组成。工作小组成员负责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项目的组织领导工作,决定项目重大问题,督促项目各项规划的落实,保障项目按照整体规划、区域推进、逐步完善的步骤实施。各成员要遵循传承文化、挖掘特色、深化理念、和谐发展四项原则,既要分工明确,又要讲求协作,不断总结经验,项目整体协调推进。

加大建设经费投入。把“丝绸”品牌文化与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建设经费纳入学院经费预算,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为项目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2018年已预算投入100万经费。项目建设小组加强对建设资金投入的管理与监督,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保障相关建设质量和成效。

构建文化传承长效机制。按照学院2018年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扎实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推进各系部特色文化教育,建立覆盖全学生、全时段、全专业的文化传承体系及机制。

:你们的预期效果和最终追求目标是什么?

:2020,七个工程有序开展,基本形成以丝绸文化为魂、三种精神培育为主要内容的多维文化育人体系。全覆盖式的丝绸文化课程体系建成,校本教材深度开发、公选课常态化开设;产学研平台有效搭建,师生技艺小组成果初显,校企、校行、校地合作深入开展;文化艺术社团展露风采,鲁绣技艺得以传承;丝绸文化博物馆初步建成,丝绸历史和学院历史有机结合;丝绸文化鲜明的大学生文化广场建设完成;传统文化教育网站影响较大,有较强的应用推广价值,图片、视频内容齐备,宣传教育活动有实效;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特色突出,文化性、技能性、创新性日益增强,学生一桑一蚕无私奉献精神、一梭一丝时尚工匠精神和一带一路开放创新精神将得到有效培养。最终的目标是丝绸文化传播与校园文化建设协调统一、和谐发展,丝绸文化和精神永驻校园。(淄博日报第4版2018年7月30号)